首页
每日图书
王晓英,杨靖主编
有人说21世纪是女性文学的世纪,可见当今世界女性文学的蓬勃生机、辉煌成就和发展势态。女性作家们活跃于文学舞台,从浅表的意义上来说给这个长久以来由男权话语统治的人类精神园地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果实、更加真切的情感;从深层的意义上来说促进了人类两性间的相互认识理解与和谐共存,从而提升了人类的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尽管朝向理想的文明世界仍然十分遥远,但通过女性文学的发展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社会的进步。妇女的地位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女作家的地位也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似乎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本书对西方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和作品的介绍,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西方女性文学及其发展的窗口。
程广、叶思
尽管在旧中国那样一个因袭着沉重的封建传统、妇女地位十分低下的社会环境里,宋氏三姐妹仍能凭着她们各自丰厚的内涵、高雅的素养、洋溢的才华和执着的努力,不约而同地成为一代中国妇女中的佼佼者,成为中华民族女性的骄傲和楷模;甚而巾帼不让须眉,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一个奇迹。可以说,自中国有文字以来的数千年封建社会中,一直都是男人把持的天下,因而也一直都是“阳盛阴衰”的局面。偶尔闪现的个把杰出女性,在漫漫的历史长夜中,显得那样的孤独和那样的微不足道。而正是到了清末民初,伴随着几千年封建帝国的彻底崩溃,自宋氏家族的三姐妹开始,那一种在中国绵延千年的“阳盛阴衰”的陈腐局面,终于也给彻底地扭转了。
林海音
《城南旧事》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一个六岁女孩英子的童年故事。惠安馆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老北京城南的童年温暖而精彩,也伴随着感伤的离别和成长的阵痛。作家林海音真挚无邪的行文将孩子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和困惑、对友人离别的感伤与想念,描摹得淋漓尽致,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英] 肯尼斯·格雷厄姆
鼹鼠丢下家里的大扫除,钻出地洞,兴高采烈地扑向外面清新的空气。不久,他就和他的几位朋友——懒散自在的兔子、行为粗鲁却为人和善的獾,以及自鸣得意且不负责任的癞蛤蟆——一起踏上了一段刺激、惊险的冒险之旅。在冲动的癞蛤蟆先生的率领下,这几个好朋友一次又一次,奋不顾身地投身于各种历险之中:从搅乱吉普赛车队到偷窃摩托车,再到后面大胆的越狱行径,最终,千锤百炼后的他们终于能像英雄那样,勇敢地直面外面大千世界中那些心思歹毒,阴险狡诈的各色人物。
海的温度
盛唐年间,宰相之子明崇俨名声越来越大,因法术高强而被被圣上钦封为“明道长”。并带领众人查捕巫教。丁香花女孩阿意终于出现,却已经感染冥花蛊,成为“活死人”。胖头意外被杀,公蛎悲痛欲绝,从此发愤图强,同毕岸一起破解洛阳风水八门,巫教被一举消灭,但结局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最大的敌人原来就在身边。为避免洛阳众生被没顶之灾的滔天之水,化为龙形的公蛎舍弃浑身灵力,以普通常人之身在人间度过余生……
(瑞典)谢尔·埃斯普马克
这部小说的叙述风格承继了作者埃斯普马克代表作《失忆的年代》中的风格,即自始自终由一个人物絮絮叨叨连续不停对另一个始终沉默的在场人物说话,全篇都是一种语言的流动。作者以虚构和现实相结合的手法,演绎了霍夫曼最后的“遗嘱”。
(俄)帕乌斯托夫斯基
《金蔷薇》是一部总结作者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文学大师用他别具一格的文笔气势磅礴而又精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类的美好感情和大自然的如画美景,阐述了作家的使命、文学创作的目的和方法,使每一位读了《金蔷薇》的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者和文学批评家得到极大的启发。
孟森 著 马东峰 主编
孟森先生的清史研究成果,主要在於对清先世源流考定、满洲名称考辨、八旗制度考实、雍正继统考证、清初史事人物考辨等,对明清史的研究有着较深远的影响,被史学界誉为我国近代清史学派的开山祖。
杨志勇
《岁月琐记》是以散文和随笔的方式,记写作者近年来的生活感悟、旅行见闻、往事回忆以及读书体会,是作者对生活的回顾与打量,也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秋末冬初的夜晚,我在灯下细细读着这些“岁月琐记”,感到作者的文字从容中蕴着激情,平静中凝着深思。
周骥良
本书为影响天津乃至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东至周家的近二百年家族史。从第一代周馥写到第二代周学熙、周学煇,到第三代的周叔弢、周志俊、周仲铮,到第四代的良字辈,浩浩荡荡历经近二百年的历史,作者整理了很多一手资料,有些是作者亲历的。所以,本书从资料性方面看,弥足珍贵。
张崇琛
郑板桥的“书画润格”字画索润,古已有之。但作者自己公开要价,且以其“润格”榜示于人的做法,则自“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始。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生活于康、雍、乾三世,为人傲岸不羁,愤世嫉俗,作品的风格也十分独特。他擅画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体貌疏朗秀劲,寄意隽永深远。书法以楷隶为主,又参以篆草笔法,自称“六分半书”,瘦硬古拙,苍劲奇绝,亦自成一家。他早年在扬州以卖画为生,四十四岁中进士,五十岁后曾做过山东范县、潍县的知县,终因讼事“右寠子(穷汉)而左富商”及办理赈济得罪上峰,于六十一岁时罢官,重回到扬州靠鬻书画度日。“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辞官后的板桥名声益重,当地缙绅纷纷为之延誉,求字画者更是踵门而至。板桥不堪其扰,遂从拙公和尚之议,于1759年自定书画“润格”,笔榜如下: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乾隆乙卯,拙公和尚属书谢客。板桥郑燮。这表面看来是板桥对自己书画的索价,实际上,在风趣可掬的文字后面,包含着对世俗的无情揭露和讥刺。时名士多好装“雅”,板桥偏作“俗”态;贪官喜聚敛而口不言钱,板桥“清白吏”则故意锱铢计较。盖老人晚年,目睹世风之伪,径为反常之举以刺之也。
雒青之
说到敦煌,就不能不说起莫高窟藏经洞,就不能不提及『王道士』。但要真正了解他,却又并非教科书和宣传媒介上那样使人一目了然。『王道士』何许人也?其所作所为究竞如何评价?颇费思绪。先让我们从莫高窟那个道士塔上的墓志看起吧:太清宫大方丈道会司王师法真墓志民国廿年古七月卅日,为吾师王法真仙游之百日。门弟子咸愿碑记行略,请命绅耆,众皆曰可,何幸如之!夫吾师姓王氏,名圆箓,湖北麻城县人也。风骨飘然,尝有出世之想。嗣以麻城连年荒旱,逃之四方,历尽魔劫,灰心名利。至酒泉,以盛道道行高洁,稽首受戒,孳孳修练。迨后,云游敦煌,纵览名胜,登三危之名山,见千佛之古洞,乃恍然曰:“西方极乐世界,其在斯乎!”于是速修太清宫,以为鹤伏龙之所。劝募,急力经营,以流水疏通三层洞沙,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多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此光绪廿五年五月廿五日事也。呜呼!以石室之秘录,千百年而出观,宜乎价值连城,名驰中外也。观其改建三层楼、古汉桥,以及补葺大小佛洞,积卅余年之功果,费廿多万之募资,佛像于焉壮严,洞宇于焉灿烂;神灵有感,人民受福矣!惟五层佛楼规模粗具,尚未观厥成功。陆前县长嘉其功德,委为道会司以褒扬之。今者羽纶虽渺,道范常存。树木垦田,成绩卓著,道家之香火可续,门徒之修持有资。实足以垂不朽而登道岸矣!夫何必绝食炼形而后谓之飞升哉!